欢迎访问,民商重大案件再审网!

24小时咨询热线:

158 8108 6708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公司决策> 正文

公司治理之如何让防止会计行为失当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时间:2017-01-18

  公司治理,从广义角度理解,是研究企业权力安排的一门科学。从狭义角度上理解,是居于企业所有权层次,研究如何授权给职业经理人并针对职业经理人履行职务行为行使监管职能的科学。当前公司会计行为中存在不少问题,公司会计行为失当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公司会计行为失当主要表现在:不重视会计基础工作,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不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对外提供虚假或不真实的会计资料;内部会计监督流于形式;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会计工作等等。这些会计行为失当的产生源于这些公司不依法行事,不重视加强内部管理,急功近利、追逐短期利益。

  会计行为失当长期存在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将是十分严重的。

  比如,会计信息失真,可能导致严重的“泡沫”经济现象出现。就某个企业而言,如果其利润是虚假的,是“数字游戏”的结果,那么就没有相应的现金流入与之对应。

  再比如,由于内部控制薄弱、治理不当,还可能造成企业生产资金被心怀不轨的企业负责人用于行贿或挪用于其他非法目的等。

  公司行为失当将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正因为公司的行为对社会各方面具有如此重大的影响,一旦公司行为失当,其危害可能是巨大而深远的?这方面例子数不胜数。从国内讲,“琼民源事件”、“大庆联谊事件”、“东锅事件”,都不仅对企业本身造成不利影响,对这些企业的投资者,对介入这些事件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对政府证券监管部门,乃至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国外的情况看,东南亚金融危机给人们在这方面的启示则更为明显。金融危机后,东南亚各国均做了许多努力才从危机的阴影中慢慢走出来。

  公司会计行为失当与公司治理有着密切关系。公司会计行为失当,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公司本身的原因,也有公司以外的其他方面的原因。就上市公司而言,抛开企业之外的其他因素,会计资料不真实不单纯是会计技术问题,其与公司的经营行为密切相关。辨别会计信息真假,首先要辨别经济业务的真假。如果经济业务不真实,会计信息就不能真实。目前,一些上市公司中存在着虚假销售、虚假投资、虚假债务重组等现象。如果不顾经济业务的真实性,仅从会计角度来探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不够的。有观点认为,企业经济交易是否虚假,会计管不了。我们认为,这种观点不完全正确。《会计法》中对公司会计核算作了特别规定,要求公司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基础,不得随意改变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标准;不得虚列、多列或少列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不得虚列或隐瞒收入;不得推迟或提前确认收入;不得随意调整利润的计算、分配方法,编造虚假利润或隐瞒利润。此外,公司会计核算还应遵循一条重要原则,即实质重于形式。也就是说,当交易的表面形式与其实质不一样时,会计核算和会计反映还应注重的是实质而不是形式。

  当然,我们也应意识到,会计不是的。要消除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仅靠会计本身是难以做到的,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企业本身是重要的方面。所以,纠正公司会计行为失当的一条根本措施是,以建立和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为出发点,逐渐规范公司的经营管理行为,公司要严格按《会计法》进行会计核算。

201610170440431910

添加微信×

扫描添加微信